无锡

首页>地方频道>无锡>要闻

无锡市滨湖区:高质量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

  看无锡地区的生态环境,滨湖区是一扇窗口。看无锡地区的创新活力,滨湖区是一面镜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滨湖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拓展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抢先培育未来产业,经济发展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在科技创新上,奋力竞速未来产业新赛道,全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院所为支撑、政府为引导的一流创新生态体系和全域创新发展格局,让108公里太湖廊道成为创新资源密集、产业配套完备、辐射能力显著的活力科创带;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让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生态资本高效转化,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互动。

  根据无锡市委对滨湖提出的“打造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活力湾区、魅力城区”的目标定位,滨湖区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全力抓深抓细“双统筹”,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创新绩、攀新高、开新局。当前,滨湖区正以勇挑大梁的魄力、敢谋新篇的勇气,奋力在产业层次、创新驱动、重大项目、空间挖潜、功能形态上实现新的关键突破,从竞速产业“新赛道”、紧抓项目“强动力”、抢占科创“智高点”、精绘湖湾“锦绣画”、打造投资“首选地”等5个方面全面发力,加快打造形态更优、智识更高、体魄更强的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

  结构更优,三产占比超六成

  项目提质,全年GDP超千亿

  8月13日,2022中国工业企业市值2000强榜单发布,滨湖区药明生物、药明康德、上机数控、卓胜微、航发控制、派克新材等6家企业入围,入围企业数和总市值(7091.67亿元)分别占全市入围企业的15%和51.8%。

  榜单上,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包揽了榜单医药生物行业的前两名。作为滨湖区第一家上市企业,药明康德上市后的这10多年,滨湖区高水平开放格局加速形成,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上市公司达20家,市值破万亿元,位列全市首位。

  进入“十四五”以来,致力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滨湖区聚焦产业链重点环节,抢抓转型机遇,全面布局“543”产业体系,即巩固提升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智能网联汽车、旅游业等5大优势产业集群;做精数字影视、“两机”专项、低碳环保、创意设计等4大特色产业集群;布局元宇宙、量子、人工智能等3大未来产业集群。目前,12个产业领导小组已经完成组建,由区领导担任各大产业的首席服务专员,直接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加快推进产业发展。

  在产业空间上,科学谋划红沙湾科学城、蠡湖湾未来城、运河湾现代城、九龙湾智造城和灵山湾创新城“五湾五城拥湖发展”新功能区布局,高标准推进科、产、城、人全面融合,构筑优势产业与区域特色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创新湾区。

  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今年,滨湖区对标国内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经验做法,制定发布了《滨湖区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围绕优化市场、政务、投资、创新、产业、监管、法治、协作等8个环节,细化成170项落实细则,形成了4.0版营商环境政策体系。

  10年来,滨湖产业发展呈现喜人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34%∶65%,和过去相比,第一、二产业占比不断缩小,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高。今年滨湖区持续加大项目招引,不断为“543”产业体系发展注入新动能。前8个月,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产值增幅同比均超20%,年产值规模均超百亿元。2022年,滨湖全年GDP目标为“超千亿”,这一数字是十年前的3倍多。

  载体扩容,新建百万平方米

  创新加码,竞速产业新赛道

  科技创新是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无锡重要的新兴产业集聚地和创新策源地,滨湖区在科技创新上有着太多的天然优势。

  境内集中了无锡90%的院所资源,拥有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校区及中国船舶七〇二所、公安部交科所等12家省部属科研院所,先后建成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算无锡中心、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深海科学技术太湖实验室等研发机构,诞生了“奋斗者”号、“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成果。

  “十三五”以来,滨湖区持续将创新动能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已经从2012年的29%提高至76.3%,多年排名无锡第一。亮眼的,还有科研企业的新增速度。这几年,滨湖区新增企业中科技研发类企业比重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值、科技研发类企业比重两个指标的持续上升,进一步彰显了滨湖独特的科创优势和创新动能。

  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如何持续把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滨湖区面临的重要课题。经过深思熟虑,滨湖找到了重要“突破口”和“金钥匙”——加速科创载体建设,汇集科技资源优势,2022年全年新建科创载体面积将达百万平方米。

  当前,滨湖区正加速推进光子芯谷创新中心、锡芯谷产业园等一批重大科创载体的建设,同时启动滨湖科技创新中心、马山高性能医疗装备创新中心、元宇宙创新产业园等一批新的科创载体项目,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建设科创载体的同时,滨湖还在持续引育高新企业和高层次人才。今年滨湖区将新增市“三类”企业入库135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660家。在人才招引上,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16万人,高层次人才6800余名,研发投入强度占GDP比重达3.5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75件,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科技先进区。

  面向未来,滨湖各地各级正牢牢抓住科技创新主引擎,竞速未来产业新赛道,全面构建创新的策源、转化、合作、生态和服务等5大体系,不断提升滨湖对创新要素和高端要素的吸引力、承载力,推动太湖廊道成为活力科创带。

  生态更佳,靓丽湖湾风光好

  理念强化,人民城市为人民

  全长11公里的太湖湖底隧道位于滨湖境内,2021年年底,隧道建成通车,滨湖区境内的环湖商流和旅游流因此而加速涌动。

  外依太湖、内拥蠡湖,坐拥207.18平方公里太湖水域,林木覆盖率为37%,风光优美、生态宜人、人文荟萃,这是滨湖宝贵的禀赋资源。3个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及一批开放式生态绿地,这是滨湖引以为豪的旅居品牌。

  10年来,因为严格的守护和高标准的治理,靓丽太湖湾的影响力正持续放大。2018年,滨湖区成功创建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多年来,滨湖区坚定把生态环境作为立区之本,始终坚持用最严的尺子丈量生态环境保护,“水晶天”“滨湖蓝”成为滨湖面孔的新常态。2019年,滨湖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6.2%,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2021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81.9%、2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护一方碧水上,先后推出了滨湖河长制1.0-3.0版,2021年,250条河道水质优Ⅲ类占比85.04%,建成40条美丽河湖;2022年,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工程总投资超6亿元,上半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定类指标总磷浓度为0.050毫克/升,同比下降13.8%,达Ⅲ类标准,各项指标创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

  今年在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区”上,通过推进“疏林透水”“显山透绿”“美丽河湖”工程,彰显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城市个性。在环境面貌更整洁上,全面实行“一路带两侧,墙到墙、边到边”的片区化作业模式,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

  为打造更加靓丽的太湖湾,在长三角、苏锡常、锡宜等各级“一体化”中担当重要地位的滨湖将坚持做亮特色、拓展美丽内涵,让“局部美”向“连片美”“全域美”提质扩面,最终汇聚成大美之姿。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区域功能形态上,滨湖还将实现关键突破,强化“人民城市”理念,推行具有区域特质的新城市美学,推动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向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发展,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互动。

  生态环境,是滨湖的底色;产业实力,是滨湖的金色;科创活力,是滨湖的亮色。如今,这底色、金色和亮色交相辉映,加速提升着这片湖湾的城市形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64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