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首页>地方频道>无锡>要闻

无锡市委书记黄钦畅谈万亿城市新征程

  原标题:黄钦做客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畅谈万亿城市新征程

  坚持实业为根创新为基人才为本 再创无锡百年工商名城新的辉煌

  目前,全国万亿GDP城市已达到23个。在这串彰显实力的名单中,有一座城市低调而务实、包容而开放。她,就是无锡。5月23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播出特别节目《万亿城市新征程·无锡》,市委书记黄钦围绕产业集群、实体经济、创新驱动、人才招引、营商环境等话题,解读城市未来发展“密码”。

  “万亿”之后,无锡有了新的“小目标”

  回看无锡的发展历程,每一个关键阶段,往往都是一场义无反顾的“转身”。2017年,无锡成为全国地级市中第二个GDP超万亿城市。如今,这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以全国万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五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百分之一点二的GDP。

  节目中,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提问道具——一件精致的双面绣摆件。涉及无锡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抓手”问题,都在这件摆件上。主持人陈伟鸿拿起摆件,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万亿城市意味着什么?”

  “进入‘万亿俱乐部’,意味着无锡的城市能级、发展实力迈上了新台阶,这为无锡未来发展积蓄了能量。”作为这座城市的主政者,黄钦阐释道:无锡人均GDP按最新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算达16.58万元、折合2.5万美元,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他为无锡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力争到2030年实现人均GDP5万美元的目标,达到世界最发达国家标准。

  坚守实业,实体经济亮出丰厚“家底”

  对实体经济“情有独钟”,这是无锡给人的最深印象。访谈中,主持人拿出一张大纸板,上面清晰地列出了无锡迄今9个规模超千亿的产业,盘起了无锡“家底”。

  黄钦如数家珍,并重点介绍了前面三个产业:物联网产业规模超3135亿元,集聚3000多家企业,是无锡第一大支柱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规模1421.48亿元,去年产值增长28.9%、利润增长69.6%,产业规模已占全省五成、居全国第二;生物医药产业规模1135.96亿元,集聚了阿斯利康、药明康德等龙头企业,“这就是无锡的实力、无锡的家底”。

  “无锡最强的是实体经济,贡献最大的是制造业。”一组数据,他了然于心:去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4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6家、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18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6家,均为全省第一。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欧盟工作委员会会长杨拴昌对无锡高端制造关注已久。在他看来,无锡“两机”产业、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的产业链完备,未来不仅会成为无锡的支柱产业,也会让无锡成为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上的重要支点。

  实施“链长制”,产业集群构成了产业强市的“四梁八柱”

  纵观大势,锻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产业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更好地增强产业韧劲?一种名为“链长制”的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正在无锡积极实施。

  面对主持人“链长负责什么”的提问,黄钦微笑地介绍了自己这个“新身份”,“我作为无锡集成电路产业链链长,主要负责协调和服务,做好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工作,把无锡打造成为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链长制”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卓胜微电子是一家专注创新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去年疫情期间,CEO许志翰通过与链长微信沟通,很快就解决了企业复工复产问题。尽管企业在资本市场很受追捧,许志翰说自己最关注的是产品、技术和市场,而正是无锡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才让他能心无旁骛做主业、闯市场。从最初一个生产基地,到如今形成完整的创新和投资体系,阿斯利康是世界500强企业在无锡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在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业务总裁王磊看来,阿斯利康在无锡能有今天,一半以上的知识和经验来自于当地政府,“这么多年合作,让企业对无锡乃至中国市场有了深刻认识,从而让我们真正扎根下来”。

  物联网在无锡是最被寄予厚望的一个产业。“物联网是下一个风口!”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主任陈大鹏认为,物联网是推动数字经济转型的核心抓手,在赋能传统制造业的同时,自身也会发展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我们中心的使命就是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助力无锡构建物联网产业生态”。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深有体会:正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引领,红豆近年来无论是服装生产还是轮胎制造,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公司产品层次、生产效率正不断提高”。

  谈及对龙头企业的期许,黄钦思路清晰:产业必须有龙头企业带动,有一批骨干型企业支撑,现在无锡有166家上市企业,“未来我希望每个产业集群里有10家以上的上市企业,其中有1-2家超千亿市值的企业来带动产业的持续创新、持续发展”。

  传承基因,加速转型靠创新、靠人才

  世界经济风起云涌,无锡加速转型,靠什么支撑?当主持人提及这个话题时,黄钦不假思索地回答:靠创新、靠人才。

  “创新基因早已融入无锡城市发展血脉。”黄钦说,无锡是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乡镇企业的发祥地,江苏省第一个亿元村、亿元乡、亿元镇以及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市公司都诞生于此,“无锡靠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也要靠创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当前,制约无锡发展的‘硬约束’集中在土地上,‘软约束’还是集中在人才上。”黄钦对发展瓶颈并不讳言:无锡市域土地开发强度达32.5%,急需以“强度”换空间、向“存量”要“增量”。目前最缺高端技术人才、创新人才。他介绍,近年来,无锡启动“太湖人才计划”并每年迭代升级,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大力引进各类人才,“通过打响‘无比爱才、锡望您来’城市引才品牌,打造人才最愿意来、来了不愿意走的城市。”

  无锡对人才的渴求,不仅体现在政策上,更捧出了“真金白银”。去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丁汉和他的团队获得全省最多的1亿元资金支持。市科技局局长赵建平回忆说,无锡各级党委政府曾先后十多次到华中科技大学拜访丁汉院士团队,团队来锡后也始终提供最强支持、最优服务,帮助团队迅速成长。“无锡真的是适合创新、创业的沃土!”多年与无锡合作,丁汉院士称,打动他的不仅是无锡有适合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还有无锡对待人才的满满诚意。

  持续创新发展的征途中,政府如何倾情服务?在无锡,“无难事、悉心办”营商环境品牌,在企业界广为流传。黄钦介绍说,无锡最看重营商环境,我们提出对企业“有事必到、无事不扰”的要求,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张千山自豪地介绍,从“保姆式”“组团式”再到“专员制”服务,近年来无锡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去年底卓胜微申报的项目仅用了4天就完成了审批,“这还不是最快的,现在最快的‘拿地即开工’项目完成审批只需要2天”。资本如何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顾伟用无锡境内外上市公司“大合照”、集成电路链式上市“小合影”和省内首家上市企业“单人照”这“三张照片”,生动阐释了无锡对企业的金融赋能和资本加持。

  “未来还会有许多优秀团队来锡创新创业,无锡是不是得多准备些‘1个亿’?”面对主持人的“担忧”,黄钦说道:“十四五”期间,无锡准备了350亿元产业扶持资金,只要是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到无锡来,一定给予最高奖励!来无锡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长三角“抱团作战”,擘画美好新图景

  在竞争激烈的长三角,无锡下一个竞争点是什么?面对主持人的“压轴之问”,黄钦给出了简简单单两个字:科创!

  “十三五”期间,无锡的“科创成绩单”十分亮眼:“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相关应用成果连续两年获得被誉为“超级计算应用领域诺贝尔奖”的“戈登贝尔”奖;去年11月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的“奋斗者”号,以及前两代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都与无锡密不可分。

  而今,科创已成为无锡最热的一个词。有一件事被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无锡正把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作为举全市之力推进的“头号工程”,全力打造产业实力强劲、自然环境优越、城市配套完善的科创“主战场”。

  “未来中国的科技、中国的创新,一定会有更多的无锡声音、无锡企业。”黄钦还透露:即将在锡召开的2021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上海市嘉定区、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安徽省宣城市等“两区六市”将签署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将真正变为现实、变为美好未来”。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无锡之美,在于产业之美、生态之美、城市之美、人文之美,美美与共。对这座城市的百姓来说,我们的心里是美美的,生活是妥妥的,幸福也是满满的,也相信有更多的美好值得期待,这就是无锡城市的魅力所在。(记者 高美梅 惠晓婧)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34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