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长三角

首页>乐活长三角>长三角旅游攻略

颐和路公馆区:中国最美街道,尽显民国风情

  在南京,有条极具民国风情的小路——颐和路。有句话叫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虽说夸张了些,但却印证了这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特殊地位。不同于南京众所周知的总统府,中山陵那般“抛头露面”,身处闹市的它却显得格外幽静,给人一种神秘感。

  近4公顷的颐和路公馆区,并非只有一条颐和路,从江苏路以西、天目路以北、再到西康路以东、宁夏路以南皆是。

民国红公馆.jpg

颐和路公馆区

  颐和路公馆区曾被誉为“民国官府区”、“使馆区”、“近现代建筑样板区”。虽名为颐和路公馆区,却是由江苏路、北京西路、西康路和宁夏路围合而成的一个超级街区,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首都计划”的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作为民国的高档住宅区里面住户既有各国驻华使节、名流望士,也有达官显贵,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这里称为“公馆区”。至今,这里保留较为完好的建筑有225幢,分布在颐和路公馆区的十二个片区内。

颐和路风景.jpg

颐和路最美街道

  中国最美街道

  上世纪50年代曾在颐和路一带居住过的著名作家张守仁回忆说,南京颐和路,乃颐情养性、和美温馨之路,堪称中国城市别墅区的经典之作。2005年末,他在一篇怀旧的文章中写道:“在我心目中,世上没有哪条街道可以和颐和路媲美——即使是法国巴黎最豪华、最漂亮、气度最轩昂的香榭丽舍大街,也不能和我心中的颐和路相比。”

  尽管许多公馆大门紧闭,不能如愿步入其中一探究竟。但在门外依旧能感受到它独特的气息。

马歇尔公馆.jpg

马歇尔公馆

  保存最完整的民国别墅建筑群

  “我们的宫殿”马歇尔公馆

  由童寯设计的马歇尔公馆位于宁海路5号,最早是金城银行建的别墅,后来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张群收购作了公馆,在那之后又被赠作德国大使馆。

  作为这一片唯一的一座中式别墅,显得格外耀眼,难怪外国人会喜欢。

陈布雷寓所.jpg

陈布雷寓所

  “当代完人”陈布雷寓所

  位于颐和路6号和江苏路15号陈布雷故居,分别建有一栋9间西式三层的花园楼房和一栋二层2间的下回小洋楼。

  享有“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的陈布雷素有第一只笔之称,是近代史上一位备受关注且颇有争议的人物。十分有“贤相”的他,被蒋介石称为“当代完人”。

薛岳陈列馆.jpg

薛岳陈列馆

  “抗战陈列馆”薛岳私宅

  原是薛岳私宅的江苏路23号,大概是颐和公馆内最响亮的小楼了,院内还有幢花园洋房。如今这里已被僻为薛岳抗战陈列馆,对外开放,相比旧居,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似乎对陈列馆的展览更感兴趣。

  陈列馆每周二、周五闭馆,有想参观的小伙伴可要看准时间,不要跑空了。

熊斌旧居.jpg

熊斌旧居

  “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熊斌旧居

  江苏路上相邻的27号和29号是熊斌旧居,两幢建筑虽然位置相邻,但风格却完全不同。27号是以夫人卢琴的名义购置的,29号则是以卢琴的名义购地自建的。

  相信许多人和小编一样,都是通过了解1933年5月与日方签订的《塘沽停战协议》记住了这个才华横溢的熊斌。

邓季惺寓所.jpg

邓季惺寓所

  “新民报女创办人”邓季惺寓所

  北京西路42号,是一栋独院式两层楼房,红砖青瓦。这里是邓季惺曾经住过的地方。

  邓季惺在民国时任立法委员,与丈夫陈铭德一起创办了《新民报》,联手经营,在当年的影响真是非常大。

  颐和路公馆区不仅住着马歇尔、汪精卫、薛岳、陈布雷、邓季惺、熊斌等诸多名人,还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葡萄牙、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各国大使馆。

澳大利亚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jpg

澳大利亚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

  位于北京西路和西康路交界处的北京西路66号,原是澳大利亚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

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jpg

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

  沿西康路往北走,来到33号,这里原是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现在已变成了西康宾馆。

  不论是名人故居还是使(领)馆,都有着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它们用各自的故事,刻录下了历史的变迁。

颐和路公馆 (1).jpg

公馆区不知名宅子

  相比这些有名有姓的建筑,公馆区还散落着许多说不清由来的宅子。他们静静的守着一份宁静,独享那一份清闲。

  如今,浮华落尽,青砖灰瓦间,颐和路仍旧演绎着南京城百年沧桑;缓步在黄墙榆影下,揽得岁月的惊叹和沉思,漫步颐和路,民国风情渐起既而转浓,一点点的鲜活流曳。不妨远离城市的喧嚣,来颐和公馆,用独特的方式体验只属于你的那份闲逸。(文图 李婉清扬/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89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