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产业>科技产业

AI企业迎新机遇 发挥各自所长抓紧时间复工增产

  原标题:无人机空中喊话防疫宣传 外呼机器人汇总信息 医疗用机器人上阵一线

  AI企业迎新机遇抓紧复工增产

  ——抗击疫情下的上海经济现场之四

  ■人工智能企业界人士表示,短期内疫情会对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从这次参与疫情抗击的过程中,更看到了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机遇、新趋势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沪上人工智能(AI)企业成为一群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早早通过线上远程办公等形式实现灵活复工。这些人工智能企业发挥各自所长,将自身AI技术应用于疫情态势研判、精准防控、有效治疗等各个环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支撑。

  昨天(2月16日),记者采访了三家沪上人工智能企业,剖析上海抗疫的人工智能力量。采访中,企业家们均表示,短期内疫情会对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从这次参与疫情抗击的过程中,他们更看到了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机遇、新趋势。

  新格局

  “疫情期间,出门必须戴口罩,请你抓紧戴上口罩。”一架空中俯视的无人机,借助人工智能有了“意识”,忙碌着巡街喊话。飞累了,它还会“回家”充个电,休息片刻继续上班。它的背后依靠的是位于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人工智能企业——星逻智能的无人机全自动运营系统。

  “春节刚过,我们就已火速在线复工,政府、园区、企业等来自各方面咨询电话不断,订单一个比一个急。”星逻智能总经理王海滨所说的订单,就是其公司开发的无人机全自动系统。疫情暴发以来,星逻智能在上海、云南和江苏等地的项目频频走红网络。借助这套智能系统,不仅为无人机作业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战“疫”更是全程地面无人,充分释放了无人机的战斗力。

  王海滨说,传统工业无人机需要飞手与喊话员在现场操作、配合,这增加了一线员工在疫情中的交叉感染风险。而有了人工智能加持的无人机防疫,效率可以提升十倍,并具备了对人员密集区喊话、防疫宣传、口罩监督,驱散聚集等能力。“这套系统的唯一硬件需要上游企业提供,现在多家供应商正在并行生产,我们的全套产品出货率将大大加速。”

  短期内,疫情可能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更让行业看到了未来。王海滨表示,这次疫情使无人化系统的重要作用深入人心,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新形态

  同样,位于嘉定区的人工智能企业小i机器人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对社区来说,返工人群的疫情排查、口罩预约、防疫科普等工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员精力,基层工作者压力增加。经过紧急研发测试,小i机器人近日开始向社区提供免费的“防疫外呼机器人”服务。这项服务可以通过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技术进行语音交互,根据话术模版,对返工人群发起电话外呼,进行“是否有发热或其他不适”“是否在进行14日隔离期”等定制化问题的询问,并将通话内容以报表的形式汇报给所服务的社区。

  例如,上海浦东的联洋社区,拥有1.6万户、约5万人口。对于其中的返沪人员,有了小i机器人的防疫外呼机器人助力,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原本需半天完成的电话量。

  “这次疫情,再次启示我们,一些标准性和重复性高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机器人去做,这是人工智能存在的价值之一。”小i机器人董事长袁辉表示,人工智能体现了人机协作新形态的抗疫力量。

  新趋势

  另一家来自闵行马桥人工智能小镇的达闼机器人,目前手头上还有1000多个订单正夜以继日加速生产。“现在特殊时期,我每天都盯在工厂,出货一台发一台。”达闼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汪兵说。

  早在大年三十晚上,汪兵就已经行动起来,结合自身智能服务机器人优势,决定紧急研发并改造一批医疗用机器人,最大程度上为一线医务人员减负。

  目前,已经有一群特殊的“达闼人”奋战在抗疫一线。近日,达闼机器人已首批向武汉、上海、北京等地医院,捐赠了5G的云端护理机器人、消毒清洁机器人、云端送药服务机器人、测温巡查机器人,“它们可以协助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完成远程看护、体温测量、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降低人员交叉感染。”

  这些天,疫情给达闼带来一定的压力,尤其在现金流方面。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供应商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多数企业复工后产能不足,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发货。

  “但困难是暂时的,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看清了企业要走的道路。”汪兵说,疫情防控进一步推动了国内服务型机器人的产业化,服务型机器人企业也获得了非常难得的实践和示范机会,有望加快服务型机器人的大众认知和市场普及。(记者 刘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15
收藏
分享